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吳茵如老師 個人品牌網站https://si.secda.info/si_course/?page_id=1312
科技進步的數位時代,人人都是自媒體,建立個人的品牌形象是必備的能力,從認識自己開始,啟動自我特質,進而展現獨特。
Part 1 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文化
美國的心理學教授艾伯特·麥拉賓 (Albert Mehrabian) 70年代經過 10 年的研究,提出了「73855定率」,又稱為「麥拉賓法則」,其結論是: 對一個人的印象「55% 來自於視覺」,眼睛看到的外在呈現,包括:儀表、裝扮、體態、臉部表情及肢體語言; 「38%來自於聽覺」,耳朵聽到的聲音表情,包括:說話時的聲調、語氣、音質、速度; 「7% 來自於知識」也就是說話的內涵,看起來佔比不高,但卻很關鍵,言談的內容必須「言之有物」,否則與人互動時即便獲得了聽覺加上視覺的93分,但在最後關鍵的7分功虧一簣,在他人的印象中也只不過是個虛有其表、中看不中用的花瓶罷了!
運用73855定律,不僅是在初次見面建立的第一印象,乃至於每次見面時的溝通,彷彿都依著這樣的定率自然發生,特別是在一對一互動的情境之下,雖然單靠人臉辨識確實很膚淺,很容易產生以偏概全的失誤,但我們每天接收的訊息都與視覺密切相關, 因此這種感官的直覺投射與反應力,也很難做到不以貌取人,甚至連物品也是,當商品透過精美的包裝後,第一時間就增添了價質感與吸睛的效果,令人產生想要擁有的衝動。
從外在形象的呈現佔領先機(55%視覺),並持續在非語言的溝通上爭取更多的機會,是非常重要的學習。「個人形象對於初次傳遞的信息是創造後續連結的機會」,不關乎於長相的姣好,而是一個人的質感與風格的魅力,除了在專業的素養上增添風采,進而「創造吸睛社交」,可說是一種「自信美的吸引力法則」。一旦在他人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個人品牌識別度,接著與我們有關的人或物都會產生「光環效應」,就如同企業會請形象很好的名人代言、廠商請知名網紅透過直播帶貨,或是很多人使用名牌做為給人的印象定位,都是很典型的光環效應。
若是錯過了讓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機會,要改變對方既有的觀感,就要運用「近因效應」也稱為「新穎效應」,就是要「透過重新定位,展現個人鮮明的特色」做努力,當這種刺激從一次出現到重複出現時,都可以因現在的觀感抹去過去停留在他人心中的評價。「從裝扮上改變」是創造近因效應最簡單又直接的方法,例如:外表換個俐落的髮型、改變外在習慣與穿衣風格…,更重要的是「持續學習而做調整」。
不管我們對自己的外表是否滿意?都要感恩、接納並欣賞自己,「找出外型上最有自信的部分」,不要花費太多心思去掩飾缺點,而是讓優點放大並成為視覺的焦點,當優點變大,缺點自然會變小或是被模糊,例如:小腿不夠細但腳踝很美,裙子或褲子的長度盡量不要在小腿肚的位置,而是在腳踝的上方,像是長裙和九分褲,讓視覺注意在腳踝的位置。
無論男女,身材的姣好與出眾的相貌都不等於擁有「好形象」,學富五車的人,若是不修邊幅,還是會令人退避三舍,換言之,「整體的美更勝於局部的美」,與其花錢做醫美整形,還不如認真學習穿搭的技巧,只要能掌握要領,不需過度使用名牌或精品來襯托高貴及時尚感,更無需迎合社會價值來滿足別人的眼光,而是做好自我的形象管理,讓形象的影響力創造更多的機會。可以從最簡單的眼神、笑容和肢體動作開始練習,「培養更高層次的自然,重塑人生新形象與新蛻變」。